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工信工作 > 园区建设
分享到:
渝水区数字化应用打造电气焊作业智能化监管新模式
  • 来源: 新余日报 作者:记者王瑶 通讯员黎杰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5-03-24 09:34

为强化零星类电气焊作业监管,防范遏制违法违规电气焊火灾事故发生,近日,渝水区引入零星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对动火作业人员、申报审批、作业环境等实行全流程闭环监管,成功实现从传统“人防”到现代“智防”的转变,为城市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由于零星电气焊动火作业具有随机性和隐蔽性,加上从业人员操作培训不到位、安全观念淡薄,监管难度大。传统的扫街式监管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成效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作业行为。为此,渝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对全区零星类电气焊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力求突破传统监管的困境。

“平台可以对作业人员资质、申报审批、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链条实时监测管理,作业人员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固定场所动火或外出作业动火预申报等操作。”渝水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劲介绍。

城南街道西街社区工作人员陈雅雯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工排查违规动火作业,不仅难度大,还容易出现疏漏。现在通过平台,能实时掌握辖区内电气焊作业的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而且审批流程也更加规范、高效。”

据了解,零星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一个高效的监管体系,通过给电气焊设备安装集成芯片,实现对作业现场“人、证、机”三位一体的实时智能监管闭环。利用物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对全区电气焊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借助AI技术,平台可以对动火申报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其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此外,平台将辖区内电气焊有关企业、作业人员的基本资料、作业证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通过前端的人脸识别技术确认作业人员身份。在后台,电子地图的“一图统览”功能让监管人员对全区电气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分布及动态情况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发现违规动火难、审批耗时长等问题。

作业人员在进行电气焊作业前,需提前在平台上进行作业申报、设备维修登记等操作。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会对申报材料和现场环境进行严格审批,只有获得绿码的作业人员才能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动火作业。这种“见码动火”的监管方式,不仅方便了作业人员,也让监管部门实时掌握作业动态。

目前,平台已接入672台安装了集成芯片的电气焊设备,完成网上审批作业总数918次,审核通过数806次,审核拒绝数112次,监管成效明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