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工信(经发)局:
现将《新余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新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10月9日
新余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省政府《江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省工信厅《江西省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和《新余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切实推进我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加快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提供坚实产业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实施我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以设备更新为抓手,力争每年推进实施70个左右重点技改项目(含改建、扩建、迁建),推动300家左右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等),带动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左右。
到2027年,全市工业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0%、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工业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老旧设备替代。针对钢铁、石化、有色、纺织鞋服等部分生产设备处于中低水平的传统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钢铁行业支持更新铁精矿生产、尾矿充填采矿、带式烧结机、高炉、转炉、电弧炉、炭化室、钢结构加工等设备。石化行业重点淘汰服役10年以上的老化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换热器、储罐,以及老旧落后的分析和监测仪器等设备。有色行业加快提升铜铝熔冶炼及加工、铜铝基新材料制造、铜铝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领域工艺技术水平。纺织鞋服行业支持更新转杯纺纱机等棉纺设备、少水化印染装备、智能吊挂设备、自动缝制设备、数控针织设备等。非金属新材料行业支持更新水泥立磨、生料辊压机终粉磨,水泥源、燃材料替代及协同处置,机制砂短流程破碎,精细陶瓷制粉,陶瓷球、陶瓷阀门、陶瓷螺杆等精密成型的陶瓷部件生产等设备。食品行业支持更新投料、码垛、除尘、金属检测、粉碎、灌装机、包装、灭菌、追溯等设备。医药行业围绕原料药、制剂、炮制、反应器等领域,推动全流程监测设备、制剂一体化设备等更新。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分类加快老旧设备替代和不达标设备淘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工信(经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区)工信(经发)局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高端先进设备推广应用。针对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伏等行业生产设备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适应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更新升级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锂电新能源行业加快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推动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向高压实高能量密度改造。重点推进由P型向N型转型,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围绕光刻、镀膜、清洗、电镀、感光、蚀刻、印刷、插件、贴片、焊接、雕刻、切割、水压、排胶、烧结、堆叠、烧附、滚磨等环节进行设备更新;装备制造行业加快生产设备向高效率、高精度、低能耗升级,围绕生产加工环节、过程衔接环节、分析检测环节、生产配套环节更新具有减、等、增材两项以上制造功能的加工设备、过程设备、分析、检测设备、工艺设备等。(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针对化工、电子信息、有色、医药、食品等行业,在设计、测试、工艺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试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围绕光学仪器、功能食品、中药、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检验检测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4.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围绕我市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为重点,实施以先进生产线为特征的迭代改造。在钢铁、锂化工等流程型制造行业,重点推动冶炼、轧钢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广搬运、上下料、检测等机器人以及数控设备、传感设备的集成应用。在锂电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鞋服等离散型制造行业,重点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推广AGV(自动导向车)、装配、包装、码垛等机器人使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数字车间),到2026年底,基本实现规上企业自动化改造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5.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按照规上企业“应诊尽诊”、规下企业“愿诊尽诊”的原则,对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入企诊断工作。强化“诊”“改”相衔接,推动智能制造资源与企业精准对接,提高诊断方案转化实施率。引导链主和龙头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梳理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针对性、实用性、普惠性数字化服务和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储备库,梯次培育“数字领航”、“小灯塔”、“数智工厂”等转型标杆。到2026年底,建成省级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60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6.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实际需求,建设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协同发展,推进标识解析与工业系统对接融合应用。加快“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新余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积极推进数字化诊所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和赋能重点行业、领域、环节的专业服务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投公司)
(三)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政策要求,深入实施新余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到2027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8.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放大宝武欧冶链金废钢回收利用江西运营总部效应,力争推动我市企业创建国家优势标杆电炉炼钢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和尾矿锂渣综合利用工作,鼓励电池生产企业提高再生材料利用比例,积极培育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9.加快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围绕钢铁、锂电、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引导企业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到2027年,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责任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10.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互联网、IPV6、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化工、民爆等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术改造。化工行业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和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民爆行业以推动电子雷管、防雹增雨火箭弹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少人化、无人化为目标,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和智能化管控”,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应急局)
11.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性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应急局)
(五)实施产业链技术改造提升行动
12.推动70个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依托产业链链长制,聚焦我市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县(区)首位+主导产业链,市县联动,每年推进实施70个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一批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示范引领项目,带动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用能设备更新升级,推动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13.推动300家左右企业技改升级。以数字化改造为牵引,广泛动员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和流程优化、技术升级、产品创新迭代、生产运营管理数字化等全过程、各环节的技术改造转型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组织、制造加工、管理运营效率。选择若干细分产业链,鼓励链主和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机构和平台,围绕主导产品创新迭代、重大共性技术攻关、数据协同处理和赋能等,强化协作对接,开展产业链协同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新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筹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各县(区)工信(经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资源要素,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国家、省关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支持政策,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促进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重大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出台针对性金融支持服务措施,灵活运用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股权质押、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新余市分行)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设备更新项目用能、用地保障,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施“零增地”、增容技改,在符合现有规划、产业准入、投资强度、厂房结构安全、不改变工业用途的前提下,对零增地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用地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
(四)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坚持日常督查与定期督查相结合,加强对工作推进、任务落实、发展成效的情况通报、跟踪检查和督察督办。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关指标纳入市对各县(区)工信(经发)局工作考核,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数量、争取省级工业发展专项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评,各县(区)工信(经发)局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目标,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附件:新余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方向
附件
新余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方向
一、重点行业
(一)钢铁
1.高品质铁精矿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装备。
2.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装备。
3.180平方米及以上带式烧结机。
4.有效容积1200立方米及以上炼钢用生铁高炉。
5.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
6.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以上电弧炉。
7.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大于等于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大于等于5.5米。
8.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超低排放设备。
9.钢材加工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装备。
10.钢结构焊接、切割、剪板等加工设备。
(二)锂电新能源
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改造提升为高压实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P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改造提升为新一代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
(三)电子信息
光刻、镀膜、清洗、电镀、感光、蚀刻、印刷、插件、贴片、焊接、雕刻、切割、水压、排胶、烧结、堆叠、烧附、滚磨、检测与测试设备。
(四)装备制造业
1.生产加工环节: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和加工中心等减材制造设备;高效率、高精度的折弯机、冲压机、锻造机、铸造机等等材制造设备;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增材制造设备;同时具有减、等、增材两项以上制造功能的加工设备等。
2.过程衔接环节:高效率、低能耗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拆卸机以及传送带、分拣机、打包机、堆垛机等各类过程设备。
3.分析检测环节:高可靠性、高效率的三坐标测量机、光谱仪、硬度计、超声波探伤仪等各类分析、检测设备。
4.生产配套环节:高效率、低能耗的切割、焊接、拉拔、挤出、喷涂、装配等各类工艺的设备及其附属设备。
(五)纺织鞋服
1.智能化、连续化纺纱成套装备(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及数控单机,喷气涡流纺、高速转杯纺等短流程先进纺纱设备)。
2.节能型喷气织机、高速剑杆织机;应用互联网,实现织造设备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3.智能化印染生产线、针织物连续漂染生产线、新型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数控化印染主机装备。
4.应用 RFID 技术,具有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化服装生产线;自动缝制单元、自动吊挂线、全成型针织等自动化设备。
5.新型数控装备(高速数控无梭织机、自动穿经机、自动验布机、全成形电脑横机、全成形圆纬机、高速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细针距圆纬机等)。
6.大容量黄化机、烘干机、全自动纤维打包机、高效气体吸附塔。
7.铺布、冲裁、切割、车缝帮面等环节使用的各类自动化设备。
8.皮革耐磨试验机、鞋子耐折测试仪、皮革耐折牢度仪、整鞋耐磨试验机、皮革摩擦色牢度仪等检测仪器。
(六)非金属新材料
1.水泥立磨、生料辊压机终粉磨设备,水泥源、燃材料替代及协同处置设备,水泥粉磨设备。
2.智能配料系统、高效搅拌机以及精准温度和湿度调控装置;高效滤尘和闭环废水回收设备、隔音罩和其他减震降噪设备;经量化搅拌车、电动或混合动力搅拌车、全自动装车机。
3.机制砂短流程破碎设备,变频电机。
4.利用尾矿、废弃物等生产的经质发泡陶瓷隔墙板等生产设备;精细陶瓷制粉设备、陶瓷球、陶瓷阀门、陶瓷螺杆等精密成型的陶瓷部件生产设备。
5.玻纤池窑拉丝生产设备;玻纤布及玻纤增强塑料制品生产设备。
二、绿色低碳与安全领域
(一)能效达到先进水平、节能水平的电动机、变压器、工业锅炉、压缩机、通风机等重点用能设备。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减污降碳、再制造等领域的先进适用设备。
(三)工业共性通用和重点行业先进适用的节水设备。
(四)动力电池回收产线技术升级改造设备。
(五)数码电子雷管生产设备,防雹增雨火箭弹、汽车安全气囊用点火具等小品种民用爆炸物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新余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